川崎病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为什么夏天会病状加重复发今年入的伏是l [复制链接]

1#

今年夏天不但雨水大雨水多,而且许多慢病患儿均出现了病状加重的现象,比如:抽动症在春秋换季时节才会出现复发、反复和发声等病状....很大程度是由于今年的三伏天是母伏,湿气大又痰热扰心!

“夏热三伏,冬冻三九”,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。在传统文化中,人们将世间的万物,都用阴阳来表示,人们认为一年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是“夏至”,但是这个时候却不是最热的时候。

“天道速,地道迟”,意思是说夏至这天日照最长,但却不是最热的,而之后的天气才会慢慢地变热。这就像每天中午12点是日照最强的时候,但午后的两三点才是最热的时候。

在古代,人们有一套纪年、纪月、纪日的方式,人们称之为“干支纪年法”,就是用十天干、十二地支顺序相配,正好六十为一周。

而我们说的三伏,初伏是在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,第四个庚日入中伏,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开始入末伏。

而今年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“庚申日”在7月11日;中伏则是在夏至之后第四个庚日“庚午日”,即7月21日;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“庚寅日”即8月10日。

人们为什么要将“庚日”作为“三伏”时间的标准呢?其实这和“五行”相关。

五行是老祖宗认知世界的另一种方式,古人认为夏属火,秋属金,冬属水。所谓的“伏”,就是阴气受到阳气所迫,潜藏于地下的意思。“庚”在五行中属金,还是阳金。

由于五行相生相克,但是夏属火,秋属金,而火克金,当秋天准备到来的时候,秋金却因为夏火而不敢露头,所以“金”就要潜伏一段时间,而这段时间就是“三伏天”。

这便是老祖宗为什么要将“庚日”作为三伏开启的标志。

而今年的“伏”,被人们称为是“母伏”,伏日竟然还分公母,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?

其实,人们判断公伏、母伏,也和人们传统的思想“阴阳”相关。古人认为单数为阳,双数为阴。而众所周知,传统文化中,阳为男,阴为女。

如果初伏当日的农历为单数,则为公伏;如果是双数则为“母伏”。而今年的初伏当日是六月初二,所以人们认为今天的伏天就是“母伏”。

“秋后一伏热死牛”,讲的就是末伏的天气十分炎热,老祖宗以此来告诫我们,立秋之后也不要掉以轻心,天气依旧会很炎热!而今年的三伏天,从7月11日开始入伏,到8月20日出伏,这么长时间里的天气,都会很炎热,所以,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准备,以应对这个湿气很大又炎热的夏天。

“头伏饺子,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,而老祖宗之所以要在伏天内吃饺子、面、烙饼等食物,其实就是因为这些食物以小麦为主要材料,小麦麸甚至还有一定的药用功能,能够消暑止渴。

今年的母三伏,有超长的40天,湿气重又痰热,祛湿健脾才是必须要做好的!

+

长按识别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